English

医疗费:还能否“缩水”

2000-05-1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曾熙

前不久,南京28家企业的职工医院就34种大病的病种医疗,公开向社会综合性医院招标,并对治疗价格进行了限定。此举一出,立刻在南京医疗界引起震动。

据了解,南京市的医疗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7月份正式出台。招标看病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提出的。

限价招标是企业出于无奈之举,但是医院能把价格降下来,也就是说确实有可降价的空间,而这些空间和水分到底是从哪儿挤出来的呢?

笔者前往一家医院进行采访时,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。在同一家医院、同一个科室,开刀做同一种疝气手术的两个病人,住院费用明细单打出的帐目却全然不同,一份是3000多元,而另一份是7000多元。同是做疝气修复手术,价格差异为何会如此之大?经测算,被收取费用7000多元的病人在住院的19天内,一共挨了165针,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打八九针。同时,还消耗了84瓶消炎药共计800元,进口疝气修补片一个1890元,进口镇痛泵一个315元。更为奇怪的是,明明住院只有19天,可是护理费却收了22天,再加上其它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检查,这位病人的费用就一路上扬超过了7000元。另一位病人,因为在医院里找到了熟人,就逃过了这一“劫”。

医疗费用过高,仅仅是院方的责任吗?南京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称,医疗费用过高的板子全打在医院上,是有失公平的。因为药品的中间环节比较多,实际上它的出厂价和到了病人手上的价格差别是比较大的。

目前在很多地方,一种实际价格很低的药往往在出厂时就被标上了高价。今年1月11日,浙江公开确认的省物价局价格登记表上,上海某药厂生产的一克装注射用的头孢类针剂,无税出厂价格是70.61元,零售价格是114元。而据笔者了解,如果买断这种药品的经营权,每支价格只为出厂价的20%,即14元,甚至可以达到8元钱。

(《中国劳动保障报》5.13)

  •   平山的故事,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: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,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,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;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,于平凡之中,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。【详细】

      《英歌》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,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,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。它可能引发热议,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,商业上取得成功,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,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【详细】

  • 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,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,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。【详细】

      2023年10月,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与光明网联合推出“理响中国·文化旗帜”(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)专题视频。【详细】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